中國醫療改革已經進行多年,醫改這兩年,出現了一個熱詞:分級診療。大家都在談分級診療,也在為分級診療的落地出謀獻策,那么到底什么是分級診療?諸如遠程音視頻通信等互聯網技術又能為分級診療帶來怎樣的應用?
一張圖讀懂分級診療
所謂分級診療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實現基層首診和雙向轉診。用一句話描述就是:一個主要原因,四項基本內容,四個原則。如下圖所示:
2009年至2016年,共出臺分級診療國家級政策124條,僅2016年國家級政策的頒布量就達到52條。2017年5月有關部門更是明確了今年需要抓好的70項重點工作任務,將圍繞基本建立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
遠程音視頻會議技術助力分級診療四項基本內容
分級診療政策的內容可簡化為4點:
1、基層首診:常見病、多發病首先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對于常見病在基層是可以得到治療和治愈的,通過高清視頻會議技術實現遠程會診指導,可以整體提升基層醫院的針織水平,減少三級醫院患者就診數量,大大緩解三級醫院的資源緊張。
2、雙向轉診:通過完善轉診程序,重點暢通慢性期、恢復期患者向下轉診,逐步實現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之間的有序轉診。即根據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轉診,病情嚴重的或疑難病就轉向上級醫院;在上級醫院的病人病情好轉了就轉向基層醫院。
3、急慢分治:通過完善亞急性、慢性病服務體系,將度過急性期患者從三級醫院轉出,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急慢病診療服務功能。
4、上下聯動:在醫療機構之間建立分工協作機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通過遠程音視頻溝通,促進醫療機構協作體系的構建。一般由更高一級的單位進行整理規劃,如地市級衛計委。區域醫聯體就是這個概念,醫聯體是以區域為單位,由中心醫院前頭,連接多個基層醫院,進行整體的分工和協調,同時進行醫療資源整合。類似南方電訊輔助威海市衛計委構建的醫聯體就是通過遠程醫療方案實現上下聯動的典型案例。
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下,分級診療成為解決我國醫療資源配置失衡的必經之路,通過重新進行資源的分配、流動、重組,實現按需導流,有的放矢,通過優化存量資源配置緩解供需壓力的同時也能帶動新增醫療資源更快流入。多媒體通信及應用解決方案在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中功不可沒。南方電訊與Polycom的遠程醫療解決方案已落地了數十個國家級標桿案例,并滲入全國各三甲醫院、專科醫院、醫療機構、醫藥公司等各個細分領域,為各醫療機構實現了遠程會診、遠程查體、移動病房、遠程病患影像分享、卒中急救、數字化手術室、遠程手術示教、遠程醫師培訓等各種應用,為全國智慧醫療、分級診療等民生工程的落地鋪開增添遠程協作技術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