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季度以來,外資彩電品牌在終端采取空前的降價舉措,國產品牌被迫跟進,產品毛利率被快速拉低。此外,彩電行業還面臨液晶面板價格高企、受地產調控政策影響銷售大幅下降等多重不利影響。種種跡象顯示,國產彩電品牌企業二季度業績堪憂。
外資品牌狂降價
在目前的家電賣場,一改以往國產彩電品牌主動掀起價格戰的慣例,外資彩電企業扛起了自“五一”以來價格戰的大旗。在一家連鎖賣場,三星一款32英寸的液晶電視零售價僅為3100元,而春節期間還維持在接近4000元的價位,飛利浦同樣尺寸產品售價為3200元,創維、康佳32英寸的普通液晶電視則售價在2800元左右。
第三方咨詢公司奧維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20周(5月10日至16日),國內液晶電視總體零售規模為6.2萬臺,銷售金額為2.7億元,銷量同比上升35.8%,但環比大幅下降65%。 “由于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基數較低,目前同比 35.8%的增幅在預期之中,但是環比高達65%的降幅,還是讓人深思。朝樂觀的方向理解,可能是五一期間市場購買力提前釋放,但如果考慮的悲觀一點,則意味著地產銷售低迷對彩電的影響開始顯現。”
在市場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外資品牌在終端的大幅降價使得國產品牌壓力倍增。根據奧維上述數據,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呈現 61:39的格局,而自從2008年初以來雙方一致呈現7:3的對峙狀態,當前外資品牌市場份額的上升,被認為是其發動價格戰的直接效果。
面板價格壓力大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孫新果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此輪降價潮中,擁有上游液晶面板的外資品牌表現得更為突出,其利用上游液晶面板優勢在終端市場打壓其他品牌的市場戰略也十分明顯。液晶面板是液晶電視最重要的部件,占到整機成本的60%,近幾年來,雖然國內彩電廠商在液晶模組等上游產業有所布局,整體成本也有所下降,但在液晶面板價格堅挺的現狀下,仍然顯得十分被動。
一位國內彩電廠商負責人就連連叫苦,“目前32英寸液晶面板價格已經由此前的140美元上漲至250美元左右,以此推算,一臺液晶電視的成本在2800元左右,再加上需要給經銷商的利潤,幾乎無錢可賺。
從彩電廠商一季報來看,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均有大幅增長,但是考慮到對外資降價的被動應戰以及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上漲,二季度盈利能力很難延續一季度的良好開局。
(編輯 英子)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