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免费久草视频/91爱爱网/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視頻會議頻道精裝上線,新視角,新視界!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平板電視 > 觀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日本電子產業衰落 自救還是甩包袱?

2011年08月04日 16:4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體【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日本電子巨頭最新財季集體亮紅燈

松下凈虧304億日元

索尼凈虧155億日元

夏普營業利潤同比跌84.4%。

東芝營業利潤同比跌87.8%

NEC上季虧損194.4億日元

富士通虧損171.4億日元

傳統商社模式下,曾經左右全球IT市場的日本電子產業巨頭,如今個個呈現一種衰落跡象。虧損、賣資產、出售,更多打著戰略合作、聯盟形式躲避著壓力。

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的慘相:聯想并購NEC PC、深天馬并購NEC小尺寸面板、索尼將旗下工廠委托給富士康、海爾并購三洋白電等。

兩天前索尼再度宣布,將重組電視機業務。而昨日,日立公布類似策略,它強調,本財年將外包所有電視機生產,并透露因不堪價格競爭,旗下電視銷售萎縮。

如果再去看看財務面,日本八大電子企業幾乎發出利潤大跌警報。這比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后的反應更為慘淡,那個財年,幾大電子企業的凈虧達1.91萬億日元,創下2001財年科技泡沫后歷史最低。

這已是掙扎后的局面。2008年以來,東芝、日立等公司紛紛更換了領軍人,欲重振日本電子業雄風。要知道,即便5年前,在家電終端、消費電子戰線,日本幾乎是全能冠軍。

面對新的一幕,日本民眾有恐慌,但仍在努力維護著面子。當聯想、天馬落實收購時,日本媒體不用“收購”二字,而強調所謂“合作”。不過,上周,當海爾宣布將收購三洋白電后,日本經濟團體終于忍不住地用了“淪陷”一詞,并嘲諷松下“給競爭對手雪中送炭”。

這讓不斷盤下日本產業資源的中國人頓生自豪感。本地媒體頻用“揮軍”之類的詞匯形容收購行動。看起來,過去借助商社模式在全球攻城略地、無往不利的日本電子巨頭,實在沒了多少尊嚴感。

誰讓它沉浸在封閉的體系呢?商社模式下的企業,一大特征是,在日本當地可以自由競爭,但是面對海外,在背后相對統一的資本平臺、細密的水平分工支撐下,它們處處打群架。過去多年,最喜歡的手法就是假裝以技術換市場,然后呼喚同伴前去攫取利益。這類合作案在中國大陸曾留下許多爛攤子。

如今可是開放時代,這種模式在新的產業分工面前,已失去往日魅力。而在遭遇金融危機、大地震及全球通貨膨脹局面后,日本電子企業巨頭群更是無法固守過去模式。

筆者也帶有一絲樂觀,尤其看到中國企業不斷接盤。但是,樂觀之余,涼意更多。因為,我看到,除了宏觀及不可測因素外,導致日本巨頭直接淪落的,并非是中國大陸企業,而是美國、韓國企業,尤其是蘋果與三星的崛起。

蘋果自然不必說。當日本電視企業悲號時,三星這兩天正在宣傳它的全球市占。它已將夏普、索尼遠遠甩在背后。而它的智能手機也已逼近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平板電腦它也是老二。我們更能細數它的更多可怕:面板、存儲芯片全部是第二,而且還在進軍半導體代工,就連那個高傲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也說三星是個可怕的對手。

老實說,筆者沒有看到境外人士對中國大陸電子企業的舉動有多少溢美之辭。也許會有人問,那么,為什么日本電子企業如此熱心于讓中國大陸企業接盤其資產呢?

這是產業遷移的趨勢而已。因為日本無法堅守封閉的模式,需要將原本失去競爭力、僅在維護工業尊嚴的部分剝離掉。這也是過去3年多來持續的行動。比如我們看到過,夏普早已將淘汰的6代線高價賣給南京。

事實上,聯想、海爾甚至天馬收購的資產,都很難算得上核心資產。舉例說,NEC的PC業務早已沒落多年,聯想接手更像是彌補日本市場短板;海爾與三洋的交易也不是整體收購,而側重生產與渠道,三洋品牌也是授權。看上去,日本企業雖然被動萬分,但仍像是在甩包袱,持續整合與剝離的部分,大多是整機制造與渠道資源,它們并未真正放棄品牌。

更讓人注目的是,大地震展示出的這個國家在產業上游材料與元器件領域的霸主地位,并沒有消失,這一環節它不但沒有被剝離,反而不斷強化,只是比過去開放一些罷了。

因此,筆者認為,面對這一波產業整合浪潮,本土實在沒有過多的得意。幾年之后,如果你發現,中國企業在失去制造成本優勢之后,忽然更多變成了日、韓電子品牌的渠道,請不要驚訝。

(編輯:盈旭)

[TCL]42V10FBE
[TCL]42V10FBE
價格:6990元
[瀚斯寶麗]小卡車
[瀚斯寶麗]小卡車
價格:3980元
[海信]LED46T28GPN
[海信]LED46T28GPN
價格:面議
[三星]46C6900
[三星]46C6900
價格:面議
[松下]TH-42S10C
[松下]TH-42S10C
價格:6999元
返回首頁      發給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產品關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