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今年的彩電市場在各大廠商推動下,歷經了近8個月的價格促銷大戰之后,近期卻傳來了由于上游面板供應吃緊漲價,或引發整機價格“隨行就市”進行調整的消息。一方面,近4個月來上游液晶面板價格連續上漲,漲幅超過10%;但另一方面,各大彩電廠商的大力度促銷活動卻依然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熱鬧無比。
據調查顯示,如上游液晶面板價格繼續上漲,相關廠商在競爭激烈,不敢輕言漲價的市場背景下,調整產品尺寸結構將有可能成為不同廠商的共同選擇。
中小尺寸面板價格繼續看漲
據業內人士介紹,作為核心部件,液晶面板通常要占到液晶電視整機成本的60%以上。但近四個月來,上游液晶面板價格由于供應吃緊,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價格累計漲幅達10%左右。尤其是以32寸、42寸為代表的中小尺寸面板貨源緊缺,供不應求,成為了近期液晶面板價格上漲的主要推手。
雖然由于液晶版面價格上漲,帶給相關彩電廠商更大的成本壓力,甚至令一些廠商已經悄然提高了部分中小尺寸機型的供貨價格,進而引發了業內對于整機價格隨之上調的擔憂;但筆者在走訪各大家電賣場時卻發現,在幾大彩電廠商如火如荼的促銷大戰之下,消費者更關心卻是液晶電視價格“還會降嗎?”對此,多家彩電廠商駐滇負責人也都坦言,由于面板價格持續上漲帶來了更大的成本壓力,但在現有的市場競爭態勢下,各大廠商在終端都很難輕言漲價,但不排除整機價格“隨行就市”的可能;換而言之,即便歲末消費旺季到來之后,整機價格也幾乎不可能再像數月前那樣出現價格跳水。
面板供應面臨“結構升級”
筆者還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因為面板供應供大于求,奇美、友達、LGD、三星等主要面板供應商均出現了2-13億美元不等巨額虧損;而隨著下半年華星光電、京東方國內液晶面板項目陸續達產,上游面板產能出現大幅提升后,液晶面板價格卻反而出現了持續上漲的“怪象”。
“這是由于隨著各大品牌對旗下產品結構的調整,上游面板資源結構也在隨之升級。”創維集團中國區營銷總部常務執行副總經理兼行銷部總監范瑞武介紹說,目前液晶面板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于上游廠商出于切割經濟性的考慮,大大減少了用于中小尺寸電視產品的傳統液晶面板的供應。“現在市場最缺的,就是32寸和42寸CCFL液晶電視的面板供應。”范瑞武稱呼,這一方面是上游大量5代線、6代線以及6.5代線,都出于切割效率和經濟性的考慮,轉而生產手機、Pad等市場增量迅猛的產品所使用的小尺寸面板;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市場產品結構的升級,上游廠商將重心逐漸轉移到了55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以及像3D、4K等附加值更高的新型面板的生產。
廠商或優化產品尺寸結構
據了解,上游面板供應商轉產小尺寸面板,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割技術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生產線在生產不同尺寸的液晶面板時,都擁有一個最佳的切割尺寸。如新建的8.5代線切割47、55寸是最經濟的;10代線則在切60寸面板時最為經濟。未來這些新建生產線的投產,將意味著大尺寸液晶電視價格將繼續呈下降趨勢。如LGD相關負責人就透露,LGD計劃將在明年3、4月推出一款低價的55寸面板;采用這款面板生產的55寸產品將較目前便宜1000元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以32、42寸為代表的中小尺寸面板價格繼續上漲,廠商出于成本的考慮,將不得不減少這些尺寸段機型的供應;產品重心也將偏向更大尺寸的產品。”一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事實上除因華星光電的存在而擁有充足面板供應的TCL外,其他幾大國產彩電廠商都逐漸減少了32寸機型的推廣力度;轉而推廣39寸、50寸乃至更大尺寸的產品。這一方面符合市場的“尺寸越來越大”的產品趨勢;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廠商控制整機成本。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