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近年來,在國家主管部門政策推動的刺激下,中國影院的發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隨著電影票房的迅猛增長,電影院線無疑是當前文化產業最為熱門的領域之一。在“文化興國”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大背景下,電影行業的政策利好也是源源不斷,這就使投資者對電影產業抱以極高的投資熱情,影院投資市場熱度繼續升溫,新建影院數量將會繼續增加。
CinemaS 2016上海國際電影論壇
中國電影產業正處于飛躍式發展之中,中國當下的電影院線發展也面臨諸多可能性,機遇,競爭和變革的因素同時存在。院線以影院為依托,以資本和供片為紐帶的傳統經營體制在影院未來多樣化的發展形勢下是否依然能把控加盟影院?院線實行的統一品牌、統一排片、統一經營管理的發行放映機制是否能滿足觀眾對商業片之外的國產影片的觀影需求?影院在大中小城市之間的投資將有何變化?影院融資并購及新型影院的不斷出現將最終促使院線演變成何種態勢?CinemaS上海國際電影論壇在6月16日舉行的專題論壇中將精準解析行業內關注的影院發展幾大關鍵節點:
1. 影院投資從一線飽和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轉移
近幾年電影票房攀升,一線城市作為票房貢獻主力軍,市場逐漸飽和,而三四線城市沒有觀影習慣的觀眾成為待挖掘的新增長點,其消費能力也逐年遞增,各大院線紛紛布局三四線市場。2013年8月,財政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了《關于縣城數字影院建設補貼資金申報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對縣城數字影院建設進行補貼,也促進了縣級影院建設。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新建影院分布中,一線城市新建影院占比僅為5.4%,三四線城市占比近40%,而五線城市的占比達到了32%。未來影院擴張的主戰場將向三線以下的城市轉移。過去幾年,以三四線城市為主要戰場的大地院線票房增長十分可觀。但三四線城市的市場開發潛力有多大?又如何解決潮汐式票房?
影院在布局三四線城市時,未嘗不可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根據當地電影愛好者消費狀況,選擇建立新形態影院或者傳統影院,或者傳統影院在保持正常經營的同時,根據觀眾的需求,引入更多的內容,例如游戲、賽事、教育等,變影院為一個社交、娛樂的平臺。
2. 影院融資并購愈加頻繁
前面有提到,每年新增影院數量巨大,這造成了影院間激烈的競爭。根據萬達的調查數據,以年票房1000萬作為盈虧平衡點計算,全國僅有23.8%的影城盈利,影院的經營成本將會持續上升,中小影院的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受到擠壓,影院市場將開始進入到資源整合階段,一些無力經營的中小影院或被兼并重組或直接退出市場。2015年,香港比高集團收購國內主流院線時代今典,萬達院線收購世茂影院旗下十余家影院,百度入股星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5月,阿里影業投資大地院線。這只是開始,影院的融資并購將愈加頻繁。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影院之間的競爭逐漸趨于白熱化,激烈的競爭驅動整個市場的優化,靠補貼的小影院競爭力弱,將逐漸退出市場。院線、影院融資并購之后,將會重新布局市場,這直接考驗影院的連鎖經營能力、用戶服務能力、創新營銷能力、投資建設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連鎖經營能力決定了影院是否能快速復制擴張,以最快速度搶占市場;用戶服務能力決定了影院能否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觀影體驗和增值服務,是影院服務的核心;創新營銷能力決定了影院能否不斷創新市場策略,實現精細化運營;投資建設能力決定了影院能否科學選址,贏在起跑線上;資本運作能力決定了影院是否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行業并購。市場優化過程中,更加具備這些能力的影院將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3. 新形態影院——微影院、影吧、VR影院出現
在影院間競爭激烈的同時,像微影院、影吧、VR影院這樣的新形態影院也相繼出現。已被熱炒很多年的微影院/影吧/影K,目前已逐漸形成規模。而政府主管部門的模棱兩可使得未來二級市場充滿變數。對于電影院的投資人來說,微影院/影吧等模式是否會分流一部分年輕觀眾還不好說。但可以預見的是,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電影院(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發展將面臨更大的壓力與不確定性。
總體來說,未來幾年電影院行業充滿各種發展和可能。優勝劣汰,這是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上大壓小,中國電影銀幕數量還將持續增長。作為一個電影人來說,如何提前把握未來走向才是最重要的。
CinemaS 2016上海國際電影論壇----中國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電影院行業發展論壇,將對各種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洞察電影院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電影院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電影院行業的潛在問題,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為電影院行業投資決策者和電影院企業經營者提供參考依據。
關于CinemaS 2016:
舉辦時間:2016年6月16-18日
舉辦地點: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上海普陀區中江路35號)
(編輯:daisy)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