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彩電市場,松下、長虹等等離子的擁護者像圣斗士一般守衛著那片看似平淡無奇的電視藍海。當周遭的關注越來越少,反倒激起了一片“等離子重新翻身”的唱調。
在百度新聞里搜索“等離子”,便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同一個頁面的文章標題中,既有“等離子電視風光不再”、“等離子的邊緣化”又有“等離子電視春節再發威零售增長30%力壓液晶”的新聞存在。一時間著實讓人摸不清頭腦,不知這等離子到底是“進”是“退”。
有關等離子電視相對液晶電視的技術優勢,包括本刊及眾多行業媒體都曾進行過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所能達成的整體共識是:等離子存在液晶電視無法比擬的顯示、色彩、響應速度等優勢,但在市場營銷上卻長期被判“不及格”。技術再好的產品,如果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而等離子電視自打液晶電視問世后一直延續著這樣的空談,現在為何又出現了即將“翻身”的論調呢?
從2010年開始,較早出現等離子可能面臨翻身機遇的事件始于今年3月實施的《平板電視能效標識實施規則》。該規則規定,從2011年3月1日期平板電視產品將根據產品節能水平加貼能效標識,所有在節能檢測中未能達標的電視產品均被淘汰。令等離子電視企業倍感欣喜的是,一些出色的等離子電視產品不僅高于等離子電視規定的最高1.2的一級能效指數,甚至高于液晶電視1.4的一級能效標準限定值。等離子用自身的檢測指數證明了在節能效果上絲毫不遜色于液晶電視,而在以前等離子電視耗電常常為業內所詬病。
上述結果給了等離子電視一線重奪市場的希望,但從后續的電視檢測及市場反應來看,普通消費者不大會因為等離子節能而一邊倒的選擇等離子,畢竟液晶電視的節能效果也同樣出色。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